新东站— 践行新城市主义的最佳示范

2016-01-24 16:35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
点击上方“我的泉城我规划”可以订阅哦!

     济南新东站位于主城区东北部,是济南三大铁路客运主枢纽之一,是汇集高速铁路、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的重要交通枢纽。石济高铁、济青高铁从这里始发,济滨城际、济泰城际从这里穿越,轨道R3线直达,新东站的建成对带动城市东北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。








 市规划局坚持“以人为本”理念,进行积极创新和探索,邀请了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、国际规划大师彼得·卡尔索普先生主持新东站地区规划设计。

彼得·卡尔索普是新城市主义和TOD(公交导向发展)理论的创始人,主持完成了美洲、欧洲、亚洲多个国家的TOD规划设计项目。此次他主持完成的新东站地区规划,将先进规划理念与济南实际相结合,为打造一个经济繁荣、富有活力、健康和谐,同时改善交通和空气质量的城市地区做出了示范。

六步定思路      


Step 1

“立格局”——研究区域自然格局,将黄河、小清河、华山、白泉、万亩荷塘等自然要素融入片区规划。




Step 2

“搭框架”——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先导、不同层级的交通网络体系。


Step 3

“划单元”——将整个区域划分成若干以公交为导向的单元区域,并且划分一级中心和二级中心。

Step 4

“延文脉”——传承泉城特色风貌,研究济南城市泉水空间。


Step 5

“定尺度”——运用新城市主义理念,分析选取不同类型的街区尺度。

Step 6

“集大成”——融合各种设计手法,叠加形成系统完整的规划方案。




十大亮点展风采     


1

坚持新城市主义规划理念

建立TOD模式,建设混合度高、适于步行且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街坊和社区。构筑了一套新的土地使用和交通设计标准平衡公共交通、步行、自行车以及小汽车在城市中的角色。

2

连接山脉、河流和泉水,打造10公里白泉—华山生态廊道

将该片区与华山、白泉、小清河、万亩荷塘等重要和独特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联系。打造形成白泉——华山生态绿廊,形成120米宽的复合型生态公园,融合济南山、泉、湖、河、城特色,形成东北部特色风貌标志区。  



3

构建以R3线为支撑的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网络

通过快速公交轨道交通网络,串联公交导向型区域,并在住宅、工作和服务场所步行可达的距离内设置公交站点,围绕站点形成公交导向型区域的中心,根据公交类型安排不同的城市功能。



4

创建人性化尺度的小格网街区

改变传统的“超大街区”系统,创建紧密的路网系统成为“城市格网”。如图,同样由A点至B点,在“超大街区”中因绕行产生的距离达712m,而在“城市格网”中便捷地缩短了通行距离,仅为400m,以此降低人们对于汽车的依赖,提供额外的出行选择。

5

尝试推行单向二分路交通组织形式

使用单向二分路将大容量的交通流分散至宽度较小、尺度宜人、互相平行的道路上,而非集中在较少的主干道。单向的二分路由平行而不同方向的单行道组成,每条二分路的单行道间隔一个街区左右的宽度,大约100到200米。单向二分路取消了交通灯的左转相位,可以通过“绿波”交通来提高通行效率。

6

创造适合步行、以人为本和连续系统的绿道网络

鼓励使用非机动车,优先发展自行车网络,建设适合步行、慢行的绿道网络,设计道路时突出自行车的安全和便捷。通过绿道网络串联各景观节点及社区,同时将中小学、幼儿园、公共服务设施等沿绿道布置,提供便捷安全的步行环境。



7

建立以公交为导向的综合开发模式

将目的地、高强度开发建筑和多功能综合利用地块集中设置在公交站点附近,围绕轨道站点(800米或600米)、快速公交站点(400米)范围内进行高强度开发



8

保护和强化白泉,打造1平方公里的白泉湿地公园

白泉位于规划区内,是济南72名泉之一,也是国内罕见由泉水汇集而成的天然泉水湿地,为了保持白泉重要的湿地景观,在白泉周边规划规模约1平方公里、集文化传承、生态展示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园,周边用地进行低强度低密度开发。



9

结合历史建筑布局开发新东站片区

将站前核心区打造成如同历史悠久的地区,采用非网格且以人为尺度的路网系统,不规则的街道设计和水道网为建筑塑造出一个更有趣味的特色,成为反映城市传统特色风貌城市新名片




10

打造成独特的城市副中心

通过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,以及开发方式和质量突显本地区独特的识别性和功能,打造形成济南低碳环保和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副中心







阅读原文